第1614章 别无选择了-《带着淘宝去抗日》
第(2/3)页
这几个尉级军官无奈之下,只能纷纷自杀。
尉级军官尚且如此,何谈这些将军了。
再后来,到了1941年日本陆军省东条英机陆军大将发布的“战阵训”,更是成为了日本兵的催命符。
战阵训分三块内容,大致都是“皇国、皇军、团结、协作、攻击、必胜”之类的训词,其中第二块的第七条和第八条:生死观和爱惜名誉,明确警告日本兵:不能当俘虏,否则就自己受辱也让家人受辱,宁可自杀!
日本海军大将南云忠一在塞班岛切腹自杀时,便留下一份遗书,上面写:“战阵训言活着就不能接受被俘虏囚禁的侮辱,理当以忠孝赤诚之心勇往直前,虽死犹生。”
而在更多的战斗中,“战阵训”直接导致大批士兵明明弹尽粮绝饿得皮包骨头,完全丧失了战斗力,也不选择投降,或者活活饿死,或者自杀。
可以说,无数日本兵是被《战阵训》逼死的。
其实不仅仅受到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荼毒的日本人,会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会死战到底,有着强烈民族意识的,华夏民族同样也是如此。
纵观人类历史上的各场战争,有人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:同样是弹尽粮绝的战争绝境时,东方人往往会死战到底,而西方人多是举手投降。
究其原因,完全是因为东西方千百年形成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所导致。
自古以来,东方人就有着极度强烈的‘民族’意识,他们将战死沙场视为极大的荣耀。
千百年来,东方人一直坚守着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’、“留取丹心照汗青”、“不成功则成仁”的人生价值观。
所以东方人对于那些跪地投降的将士骨子里根本就瞧不起,在战争中遇到弹尽粮绝的情况,往往会破釜沉舟、视死如归。
反观那些临阵脱逃、就地投降的将士,很少听闻有过被优待的案例,即便是这些人有幸求得了一时的苟安,也会落得个遗臭万年的骂名。
因此,“投降”对于大多数东方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古代的西方,国家多实行的雇佣兵制度,这群花钱雇来打仗的士兵,从始至终就不会真正的尽心竭力,既然输赢都没了关系,投降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了。
到了近代,西方人权至上的思想占据主流,宣扬的是“以人为核心”,强调的是“生命第一”、“个体”、“人性”。
数千年文化的影响,让东西方国家对投降的态度是大同小异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