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九章:塞上江南-《重生朱棣之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西汉时期,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赶走匈奴后,于此地设居延都尉、居延农都尉、河渠司屯田驻兵。

    此地因水草丰美,河流湖泊密布,森林茂密,早在西夏建国以前,就已有大量居民在这里耕耘牧猎、繁衍生息。

    西夏建国后,为了加强对此地的管理,以防东面辽国和漠北蒙古的侵入,曾先后调集两个统军司来驻守黑水城及整个居延地区,并将大批人口迁到黑水城一带定居,让他们在当地屯垦造田、生产粮食,以满足大批军民的生活需要。

    到西夏鼎盛时期时,黑水城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军事城堡,逐渐变成一座经济、文化都较为发达的繁荣城市。

    当时的黑水城内,官署、民居、店铺、驿站、佛寺以及印制佛经、制作工具的各种作坊布满了城区,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近两百年之久,直到蒙元兴起,西夏覆灭。

    由于黑水城是漠北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,蒙元统治者不仅重新扩建此城,于此地设置亦集乃路总管府,更是派遣了大量军队至黑水城驻防。

    而且还从各地迁来许多百姓,来到这里与当人共同发展农牧业生产,开渠造田,经过数十年的奋斗,先后屯田近万亩。

    可惜在元末乱世之时,一场千年一遇的恐怖无比的沙尘暴,将这座城池给毁掉了大半,更是把周边许多绿洲变成了沙漠。

    再加上当时天下大乱,烽烟四起,昔日繁华的黑水城逐渐变成了一座废城。

    然而,大明建立四十多年后,沧海桑田,居延海周边又演化出了新的绿洲。

    永乐初期,朱棣在北疆设置了七个要塞,其中一处就是亦集乃城。

    此后,大明朝廷花力气重新在废墟边上修建了一座新城,东西宽一千五百米,南北长一千二百米。

    这座新建的城池,不仅增加了城区面积,而且加强了防御能力。

    其城墙高达十米,城内有登城马道十二条,设有宽约十米的东、西城门两座,并在城门外加筑了瓮城,更是在四面城墙的外侧还修筑了马面、角台等御敌建筑。

    如今该城经过十余年发展,其繁荣程度已经可以与江南城镇相媲美。

    此时的黑水城城区内,分布有街市、官署,银行、驿站、学府、寺院等区域和百姓、官员、兵卒的住宅区,还有直通城门的东、西大街和南北街巷组成的整齐街道。

    街道两侧,布满了各种店铺,有饭馆、酒店、客栈、钱庄、车行、杂货店、衣帛行、马具作坊等,并有马市、柴市及交换农牧产品的互市场所。

    甚至还有光明正大开在街上的花楼,以及开设在隐秘处的私人赌坊、私人暗娼等娱乐场所!

    该城不仅城内十分繁荣,而且城外郊区也有百姓集中的居民区和繁华热闹的街市。

    去年户部统计,长期居住在黑水城内及城郊地区的百姓约有三万多人。

    可以说,黑水城“塞上江南”的美誉,并非一句虚言。

    “陛下,我等终究是土生土长的草原人,在这黑水城小住一阵子倒还好,若是待久了,恐怕会惹得本地百姓与商人不高兴啊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