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章 笑里藏刀2-《三国之最强皇兄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刘毅听得心头一动。这曲子,不论前世还是今身,他可是熟得不能再熟。《陌上桑》可是乐府诗代表,与《孔雀东南飞》和《东门行》的悲愤,亢烈不同的是。他更从侧面表现出一个美丽少女在面对强权时,那诙谐聪敏的形象,故事节奏欢快,更为大众喜爱。

    所以,宫廷舍弃“俗乐”后,作为“俗乐”代表的《陌上桑》却在民间流行。稍微有点身份的大户人家,在婚嫁寿宴时,都会选择歌姬唱此歌曲。

    他正想着,耳边忽然响起了一连串的叮咚之声。这琴声走得很低,沉稳之级,听入耳中说不出的妥帖舒服。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,撩开了那带着露珠的夜纱。

    乐声中,惜儿一身布衣,挎着菜篮,踩着节拍。从下方一步一步的走上了圆台。锦绣罗衣自然是美,但布裙荆钗更有风味。她本就身段婀娜,在一片嘈杂乐音,富丽堂皇的环境中,如此装扮,反让人耳目一新。

    董卓明显被吸引住了,身子微微前倾,眼睛一瞬不瞬的盯着戏台。

    这时琴音前奏已毕,有竽和笛和弦,就着乐声,惜儿轻舒皓腕,左手挎篮,右手十指儿尖尖做采桑状。她檀口微启,歌声适时响起:“

    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。

    罗敷喜蚕桑,采桑城南隅。青丝为笼系,桂枝为笼钩。

    头上倭堕髻,耳中明月珠。缃绮为下裙,紫绮为上襦。

    行者见罗敷,下担捋髭须。少年见罗敷,脱帽着帩头。

    耕者忘其犁,锄者忘其锄。来归相怨怒,但坐观罗敷。”

    唱到这里,惜儿蹲了下来,将手里的篮子放下,细心的整理着满头青丝。一群优伶扮着百姓,在其周围翩翩起舞。却也将百姓对这个女子的爱护表演得淋漓尽致。这时有个官家打扮的优伶上得台来,和惜儿共舞,她又唱道:“使君从南来,五马立踟蹰。使君遣吏往,问是谁家姝?

    ‘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。’‘罗敷年几何?’

    ‘二十尚不足,十五颇有余’。

    使君谢罗敷:‘宁可共载不?’

    罗敷前致辞:’使君一何愚!使君自有妇,罗敷自有夫!’”

    使君,在汉代是太守刺使的一种称呼。那乐声伴着舞蹈,更将此舞推到了高潮。尤其是那惜儿,在唱到‘二十尚不足,十五颇有余’一颦一笑,俏丽中似有聪敏,将个少女的顽皮表现了个十成十。

    当然,这也是后来“使君有夫,罗敷有夫”这个说法的由来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